原创 财经半月谈 理财正道是沧桑 2023-11-20 08:00 发表于北京
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是我们分析经济周期的重要指标之一,一方面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反映企业对于工业产品需求的变化,进而影响工业企业利润;另一方面,工业企业根据自身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来调整生产,影响着产品的供给。因此,供需双方共同影响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,它的变动跟经济周期一样,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,我们称之为“库存周期”。
本期专题我们来看下库存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、如何分析库存周期,以及库存周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。本篇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:
一、什么是库存周期;
二、库存周期历次盘点;
三、库存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关系;
四、库存周期与资本市场的关系;
五、未来展望。
什么是库存周期
我们在经济学中学过经济周期的几个类型,如康德拉耶夫周期(50-70年)、库兹涅茨周期(20-40年)、朱格拉周期(6-11年)和基钦周期(2-4年),其中基钦周期就是我们常说的库存周期。
库存周期代表着工业企业库存的变化情况,我们常用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指标来衡量库存的变化情况。从累计值来看,库存的绝对值呈上升趋势,因此,在分析时,我们常用存货(累计)同比增速。
图片
如果经济向好,需求增加,企业就会扩大生产,带动库存的上升,我们称之为主动补库存;反之,如果经济转差,产品需求降低,企业就会主动减少生产,带动库存的下降,我们称之为主动去库存。
图片
但是,企业对于经济周期的感受往往会滞后,因此,当经济出现好转,需求上行,企业生产并未及时跟进,出现库存下降,我们称之为被动去库存;同样,经济开始转差,需求开始下降,但企业仍在加紧生产,库存被动增加,我们称之为被动补库存。
通过对库存周期的四种情形的分析,我们发现库存周期分别对应着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,即复苏、过热、滞涨及衰退。具体如下:
图片
正因为库存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,才会出现库存与需求的错位,形成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。一方面,个人的感受会有滞后,另一方面,企业的生产会具备一定的惯性,因此库存周期受到短期的政策影响较小,而受长期趋势性影响更大。
库存周期历次盘点
根据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走势,2000年后经历了7次完整的库存周期,7轮周期平均在40个月左右,每轮库存周期内部结构运行及驱动因素均有不同。
图片
第一轮(2000年5月-2002年9月):2000年我国经济处在国有企业改革、产能出清后的初期,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,对外贸易的增加带动企业生产及库存增加。这一轮主要特点为投资及出口驱动的库存周期,但从图上也可以看出,本轮的库存周期相对后几轮的都较弱。
第二轮(2002年10月-2006年4月):在外贸扩张的同时,房地产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地产的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积极补库存,但是2003年之后的几次地产调控,又使得企业转向去库存阶段。本轮主要特点是在地产行业的驱动下,库存同比增速上升较快,持续时间也较长。
第三轮(2006年5月-2009年8月):在地产繁荣、需求旺盛的背景下,叠加了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,我国开始了长达21个月的补库存周期,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,库存周期才出现拐点。
第四轮(2009年8月-2013年7月):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,我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,出台了包含“四万亿”等一系列刺激计划,固定资产投资、消费逐渐回暖,带动库存的回升。但由于房价上涨过快,在多轮地产调控后又转向去库存阶段。
第五轮(2013年8月-2016年5月):2013年开始,我国的经济从告诉增长逐渐转向更加平衡及可持续的发展,在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的背景下,基建投资加速内需的企稳回升,出口也从欧债危机中走出阴霾,企业库存开始逐渐上升,但由于本轮增长主要聚焦调结构,因此增长幅度相比前几轮较小。在2014年我国提出消除过剩产能及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提出,企业逐渐转向去库存阶段。
第六轮(2016年6月-2019年10月):2016年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,在出清过剩产能后,产品价格企稳回升,同时棚改货币化安置带动地产行业的复苏,国内开启补库存阶段。2018年4月贸易摩擦中美,导致出口增速回落,地产也开始进入下行周期,企业库存出现拐点并开始下降。
第七轮(2020年7月至今):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七轮库存周期中,在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及贸易后,我国企业的生产及出口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恢复,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提振了外需,我国在疫情期间出口强劲。随着2021年底地产三道红线的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外供应链的恢复,随之转向去库存阶段。
从过去几轮库存周期的情况来看,我们发现,地产投资以及出口需求的增长是补库存的主要驱动力量。在第二、三、四轮库存周期中,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上行,而在2013年之后,随着经济结构转型,地产投资对于库存的拉动力量逐渐减弱,库存的上升依赖于基建投资及出口增长。
在每一轮的库存周期中,我们常用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及工业企业收入数据,将库存周期分为四个阶段,具体如下:
当收入上升,库存下降时,对应被动去库存阶段;
当收入与库存同时上升时,对应主动补库存阶段;
当收入下降,库存上升时,对应被动补库存阶段;
当收入与库存同时下降时,对应主动去库存阶段。
图片
我们从上图可以发现库存周期的几个特征:
1、每轮库存周期基本都经历了从主动补库存、被动补库存、主动去库存及被动去库存的四个过程。如果从上一个被动去库存的阶段算起,对应周期经济刚好是复苏、过热、滞涨和衰退的过程。
2、每轮周期中这四个阶段时间不尽相同,个别阶段的库存特征也不是很明显,或者在经济出现剧烈的变化时,像被动补库存货被动去库存可能会被跳过。
库存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关系
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对于经济指标的影响是复杂的,每个经济指标的结果并不是独立呈现的,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库存指标与其他指标的联系,来看下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。
1、与社融的关系
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,反映的是对于资金的需求,当企业预期经济向好,融资的需求会有所增加,进而带动库存的上升;反之,融资需求降低,带动库存的下降。
图片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,社融数据的变化领先于产成品存货的变化约10-11个月。
2、与M1的关系
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,由于M1中主要为活期存款,是随时可以用于生产经营的活化资金,是PPI及库存周期的领先指标。M1领先PPI大约10个月,领先库存周期大约8-10个月,与PMI指数大致同步。具体可参见之前的专题文章。
链接:宏观数据经济与市场走势判断(四):M1与M2
图片
从上图我们发现,M1对于产成品存货有较强的领先效应,企业预期经济向好,首先会增加活期存款用来备货,然后才会增加采购,从而库存才会上升;反之,企业对于经济预期看衰,会减少活期存款,增加定期等长期资金的投资,从而库存下降。
3、与PMI之间的关系
我们在之前的专题中,提到过PMI的变化与M1大致同步,根据上文提到的M1领先库存周期大约10个月,我们是否可以推倒出PMI的走势领先库存周期也大致是10个月?
图片
我们发现,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,PMI对于库存周期的演变确实有一定的领先作用。
4、与价格指数(PPI)的关系
价格是推动库存周期演化的重要因素,其对于库存周期的领先性值得我们关注。企业对于经济周期的反应的滞后,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对于价格反应的滞后。企业往往在观测到价格变动后,才开始对生产做出变化,从而影响库存的变化。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回升,促使企业扩大生产,增加库存;反之,价格的下降会减少企业产成品库存。我们通过PPI与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数据发现,PPI领先库存周期约2个月左右(这与我们之前说的:“M1同比增速大约领先企业库存周期约8-10个月,M1领先PPI约10个月”,PPI领先库存周期约2个月大致吻合)。具体可参见之前的专题文章。
链接:宏观数据经济与市场走势判断(三):PPI与CPI
图片
在PPI触底回升过程中,企业库存仍然继续下降,这个对应经济复苏和被动去库存阶段,随着PPI继续回升,企业从被动去库存转向主动补库存阶段。反之,当PPI从高点向下时,大多企业按照惯性,仍然会增加库存,但随着经济开始下滑,需求降低,企业将减少生产,进入主动去库存的阶段。
5、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
企业利润受到产成品价格(PPI)的影响,随着价格呈现周期性的波动,两者波动的走势趋于一致,当PPI触底时,企业利润往往也在低点,反之,PPI的高点也对应着企业利润的高点。因此,企业利润对于存货的影响也跟PPI一样,有领先作用。
图片
企业只有在利润回升后,才会加紧生产,增加存货;而企业利润下滑时,企业选择减少生产,降低存货。
通过库存周期与其他数据经济的对比分析,我们其实大致推断出经济周期的演化对于企业库存的传导路径:人们对于经济的预期是前提,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社融及M1的变动,随着资金的推动,PMI指标开始启动,景气环境带动着产品价格(PPI)及工业产品利润的上升,从而促使企业增加生产,增加库存。在这个过程中,库存周期往往是经济周期走向的结果,而不是原因,换句话说,库存周期是经济周期反映在预期、货币、价格、景气等多个方面的结果。
库存周期与资本市场的关系
1、与债券市场的关系
我们通过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对比,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,但是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库存周期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背离。
图片
两者的正相关性表明,市场需求的增长会促使市场利率的上升,相反,若市场需求的下降则会促使市场利率的下行。同时,我们发现债券收益率下行的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主动去库存的阶段。主动去库存阶段代表了经济衰退阶段,央行通常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,带动债券收益率的下行。
2、与商品的关系
通过南华指数与库存周期的比较,我们发现商品价格走势与库存周期趋同,且呈现一定的领先性。特别是在被动去库存与主动补库存的阶段,表现较为优异。
图片
3、与股市的关系
由于股市走势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经济预期的反映,库存周期是经济周期表现的结果,因此股市的走势往往领先于产品库存的变化。
图片
当然,股市的走势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影响的,库存周期仅仅是其多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形式,需要具体分析每轮库存周期当时的环境、政策及影响等多个方面。
图片
从库存周期四阶段分解来看,市场上涨确定性较高的阶段为主动补库存阶段,在7轮主动补库存周期中,市场出现上涨的概率极高。这是因为PPI的抬升往往领先于主动补库存周期,需求的拉动,伴随着价格的回升,经济回暖,企业盈利预期改善。
在被动去库存阶段,股市整体表现尚可,涨跌参半,这个阶段市场基本处于底部区域,在这个区域,是比较好的投资时点,特别是定投的操作,因为往往下一个阶段将迎来主动补库存的上涨阶段。
对于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阶段来说,市场表现多为震荡和下跌,主要因为这个阶段,商品价格下跌,需求低迷,经济转冷,企业盈利的预期不佳。
最后,我们再来看下库存周期与股市风格的关系。
图片
我们通过国证价值/国证成长的走势与库存周期四阶段走势对比发现,2020年之前的补库存周期中,价值板块相对于成长板块走势较优,但是2020年之后,由于科技、新能源及新经济的快速发展,补库存周期中,成长行业表现突出;去库存周期中,由于经济预期整体较弱,价值板块相对抗跌,因此价值板块相对成长板块走势良好。
除了走势、风格以外,不同行业在不同库存阶段走势也不同,由于这块内容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分析,鉴于篇幅原因,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介绍。
综合各大类资产的表现,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:
图片
未来展望
目前,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从7月份见底后企稳回升,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也由负逐渐转正,我国的库存周期即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。
从社融及M1的走势来看,近几个月出现了背离,社融存量同比逐渐见底回升,但是M1同比出现连续下滑。从社融的结构来看,10月份社融增速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发债,企业端的短贷及中长带并未增加,结合M1的走势,居民和企业倾向于定期存款,活化资金增长并不明显。
从PPI的走势来看,在6月份触底后反弹后,10月份出现了小幅下滑,但工业企业利润已经逐步探底回升。
从PMI的走势来看,在9月份踏入景气区间后,在10月份又出现了下滑。
因此,综合以上数据经济来看,目前的库存周期更像是从被动去库存向主动补库存阶段发展,且过程并不稳定,存在着阶段性反复。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需求仍然不足,企业和居民对于经济未来的信心仍不充分,需要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。近期,美国通胀的压力降低,美债在短期内震荡走低,外部环境的改善对于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空间。
全文总结:
通过本篇文章,我们了解到:
1、库存周期是企业根据经济周期的波动性而产生的库存行为,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特征,是依赖于经济表现、预期(心理)及行为的周期。
2、库存周期的变动是经济周期演化的结果,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进行印证,从社融、货币供给、经济景气(PMI)、PPI及工业企业利润均呈现对库存周期的领先性,从上述的一系列指标,我们也可以推演出经济周期如何影响库存周期。在这些指标中,PPI是一个较好的观测库存周期变动的指标。
3、库存周期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周期的变化和结果,更有助于我们对于大类资产的配置,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正好对应美林时钟经济周期,当处于被动去库存及主动补库存时,股票及商品的表现往往较好,债券的表现则一般;当处于被动补库存及主动去库存时,债券的表现往往较好,股票及商品的表现一般。
4、不同的库存周期下的股市表现情况不尽相同,风格及行业也不尽相同。被动去库存阶段,是比较好的投资时点,特别是在这个阶段进行定投,会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全文完。
特别提示:本文仅为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封面图片由百度文心一言AI创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散户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