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夏时节,当全国多地热浪灼人,清镇市红枫湖镇杉树村古埃蒙海景美宿的露台上,却是一片惬意景象。来自四川的游客陈先生正手捧咖啡对着碧波荡漾的湖面感叹:“这几天,老家热得像火炉,这里晚上睡觉还要盖薄被子,真是太舒服了!”
民宿负责人刘侨金忙得不可开交,他一边热情地为新入住的旅客办理手续,一边熟练地为客人端上现磨咖啡。“节假日房间天天爆满,订房已排到了10月份。五一期间,单日咖啡销售就突破了1000杯,营业额超5万元!”刘侨金兴奋地说道。
三合村羽曳营地。余军/摄
而在新店镇三合村,滑翔伞项目则为游客们打开了“云端视角”。广东游客王女士在俯瞰了喀斯特峰丛与蜿蜒的鸭甸河后,难掩兴奋之情:“这里的景色比想象中还要野性、迷人!”这种“敢玩”的精神不仅催生了22家民宿与1家露营基地,更带动了村民自产蔬菜、水果等农产品的销量翻了两番。村支书邵林感慨地说:“自2022年发展旅游以来,我们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。今年暑期,露营基地还计划推出夏令营、亲子体验等项目,以吸引更多游客。”
展开剩余74%石龙洞桨板体验。清镇石龙洞探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/供图
荣登《中国国家地理》封面的石龙洞,更是将“清凉”推向了极致。凭借独特的“清凉探秘”体验,石龙洞成为避暑新宠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“桨板探洞”,划破地下暗河的幽静;也可以在16℃的恒温秘境中进行“蓝洞冥想”。天津游客娜娜轻点桨板掠过水面,感慨道:“洞外时已觉舒爽,洞内更是沁凉无比。”
据清镇石龙洞探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世科介绍,自去年营业以来,该景点已接待游客近4000人次,其中90%以上为跨省避暑游客,直接创收350万元。且这股“地心清凉风”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持续发酵,全网曝光量超3亿次。
清镇市全年平均气温15℃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。清镇的智慧在于,它并未将凉爽气候视为单一季节的短暂馈赠,而是以创新思维推动气候资源的深度整合与转化,支撑起全时旅游发展的核心动能。
四季贵州堪称“冷热交融”的创新典范。在炎炎夏日,项目巧妙融合中医推拿、养生太极等传统康养智慧,并结合贵州独有的刺梨、蜂蜜等特色农产品,精心研发出系列养生套餐。这种独特的康养避暑体验,与冬季温泉形成巧妙联动,成功打造了全年无休的消费闭环。去年,该项目凭借其创新理念和优质服务,成功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,不仅实现了温泉经济与避暑经济的双向赋能,更在旅游市场中树立了四季皆宜的消费新标杆。
恐龙小镇。余军/摄
避暑经济并非单纯依赖自然气候馈赠,清镇的深层探索直指可持续发展内核。近年来,清镇市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旅游特色目的地,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优化,成功建成“芦小二·七大树”重点旅居示范带、恐龙小镇、石龙洞洞穴探险、“星河碧波”露营基地等一大批标杆性旅游项目,成功构筑起全域旅游的新格局。
作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上的“常青树”,清镇市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和完善的旅游配套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、休闲度假。数据显示,去年该市共接待游客1006.2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9.56亿元,旅游增速连续多年稳居贵阳市前列。
“气候是入口,旅游是载体,我们真正销售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乡村文明,气候资源的价值兑现最终指向民生改善才具有现实意义。”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文化旅游科科长周继录表示,今年,清镇市结合当地特色和游客需求,重点推出“六爽”套餐(爽心、爽眼、爽身、爽游、爽口、爽购)和创新活动矩阵,成功激活全域旅游新势能,预计全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13亿元。
记者手记
清镇的15℃经济已超越温度本身,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在黔中大地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成功演绎。它昭示着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——以生态资源为根基,以产业创新为引擎,以富民兴村为归宿,方能真正激活沉睡的资源禀赋,撬动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未来。
当清凉山风拂过村村落落,带走的不仅是燥热,更吹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。这座以15℃为发展密码的城市,正在用实践证明:生态优势的转化,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更需要敢为人先的创新智慧和久久为功的坚守定力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
编辑 罗丹
二审 谌思宇
三审 胡丽华
发布于:贵州省散户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