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日,北京长安街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正在举行。当空中无人作战方队驶过时,围观的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叹——两款造型极具科幻感、体型堪比传统战斗机的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。它
们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欢呼,更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军事专家感到震惊,美国“动力”网站“战区”频道直接称其为“美军的‘梦中情机’”,并坦言“这是美军尚未踏足的领域”。
这两款无人机被官方定义为“无人制空作战飞机”,编号分别为“53536”和“53636”。
它们并非传统的“忠诚僚机”,而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空中作战平台,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执行夺取制空权、高速拦截等传统上由有人战斗机承担的核心任务。
从外观上看,这两款无人机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气动布局。其中一款采用了菱形主翼搭配DSI进气道设计,另一款则采用了兰姆达机翼和类似于F-22的CARET进气道。
两者都取消了垂直尾翼,这种无尾布局显著提升了全向隐身性能,使其在雷达屏幕上更难被发现。
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,这些无人机展现出高隐身、高自主、高机动的三大优势。它们机腹设有内置弹舱,可搭载中远程空空导弹,机头下方安装了类似歼-20的光电瞄准系统,保证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独立作战和态势感知能力。
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们的体型和性能参数。这两款无人机的体量已经超过了“枭龙”战斗机,与歼-10接近,推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吨级,机长超过11米,翼展接近15米。
它们采用涡扇-10系列发动机,加力推力可达120千牛以上,完全支持超音速飞行。
如此大的体型意味着它们不仅能够携带更多弹药,还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长的续航时间,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辅助装备”。
与美国正在发展的“协同作战飞机”(CCA)概念相比,中国的无人制空作战飞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。
美国的YFQ-44A无人机机长仅6.1米,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.2吨,使用的是推力约18千牛的威廉姆斯FJ44-4M涡扇发动机。
这种无人机被定位为“低成本、可消耗”的僚机,主要作为有人战斗机的辅助力量,缺乏独立作战能力。
而中国的无人制空作战飞机则强调高性能和独立作战能力,其设计理念更接近六代机的“无人化版本”。
它们不仅能够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,更能独立前往一线执行制空任务,在空战中起到真正的决定性作用。
这种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两国不同的战略需求和产业环境。美国空军面临预算限制和现有昂贵装备的压力,因此选择了低成本、可大量消耗的发展路径。
同时,美国在高端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并不顺利,X-47B项目被搁置,导致技术积累出现断档。
相比之下,中国在航空产业领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,发动机、雷达、隐身气动、复合材料等技术并行推进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是在西太地区正面抗衡美日空中力量,这要求必须拥有真正能打制空战的高性能无人机。
此次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单一型号的突破,更是一个完整的无人作战体系。除了两款高端无人制空作战飞机外,还有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、无人僚机和舰载无人直升机同时亮相。
这些装备可以像“模块化积木”一样,与歼-20、歼-35等主力战机灵活搭配,完成侦察、打击、制空、电子战、通信中继等多样化任务。
舰载无人直升机的出现同样值得关注。由于不需要载人,其航程、留空时间和灵活度都比类似大小的有人直升机高,可执行预警、侦察、反舰、反潜、搜救、运输等多样化任务,并能由多种舰艇搭载。
美国“动力”网站“战区”频道在报道中承认,中国新型无人作战飞机的亮相“再次凸显出中美两国在该领域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且迅速扩大的差距”。
报道指出,美军并未积极研发此类高性能无人作战飞机,其早年在隐身飞翼作战无人机方面的努力已被搁置。
此次阅兵中的所有展示装备均为现役主战型号,这意味着这些无人机已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实战部署的跨越,其成熟度超出外界预期。
从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首次出现无人机,到如今建成完整无人机作战体系,中国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。
散户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