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潮阳的朋友最近肯定听说了,2025 年这要搞大动作!不再是零零散散修条路、盖个楼,而是从交通到产业,从老小区到乡村,一整套规划全铺开,就奔着让潮阳更宜居、更有竞争力来的。这规划可不是空喊口号,紧紧跟着汕头 “工业立市、产业强市” 的路子,还要把 “千年古县” 的文化留住,让城里乡下一起变好,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事儿。
就拿大家最头疼的交通说,汕汕高铁潮南站不光要通,还得搞站前广场、连道路,甚至配商业配套,以后坐高铁不用提前俩小时赶,到站想买瓶水、吃口饭都方便。牛田洋快速通道也盯着呢,争取早点通车,还有汕南大道潮阳段、城区那些窄路、断头路,都要拓宽、铺沥青,以后开车出门再也不用堵得心慌。
产业方面更不含糊,搞 “一园三区”,纺织服装基地要升级,海门搞临港产业,金浦搞高新科技,连村里的旧工业园都要改头换面,让潮阳的产业能接住新机会。老小区也有盼头,要改造老旧小区,三江边上要搞景观、修碧道,以后饭后散步有地方去,还打算招大型综合体和五星级酒店,逛街休闲不用再跑汕头市区。民生方面更贴心,要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学校,给孩子多添学位,区人民医院、中医院也要升级设备,老人看病更方便,连练江整治、水库加固这些保命的事儿也没落下。
不过网上总有不同声音,有人说 “这规划就是画饼充饥,落实起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”,甚至吐槽 “以前也说过改造,最后不就那样”;但更多潮阳人都挺期待,说 “看现在练江都从臭水沟变清了,碧道能散步了,这规划肯定能落地,家乡只会越来越好”。
说画饼的人,得掰扯掰扯,你没见潮阳这几年的变化?以前文光塔周边乱糟糟,现在整理得干干净净,成了打卡点;以前村里路坑坑洼洼,现在 “四好农村路” 修到家门口,这哪件不是实打实干出来的?高铁轨道都快铺完了,站前广场能是假的?别总拿老眼光看事儿,潮阳办事向来有韧劲儿,说了要干就不会半途而废。
而那些相信家乡会好的朋友,那是真懂潮阳的根!知道既舍不得 “千年古县” 的文化,又盼着日子过得现代化,这种盼头不是空想,是看着一条条路通、一座座楼起来,慢慢攒出来的信心。
上个月我路过潮南大道,正好见着施工队在铺沥青,橙色的压路机轰隆隆转着圈,把路面压得平平整整,几个工人师傅戴着安全帽蹲在路边,手里拿着图纸核对位置,旁边的蓝色指示牌清清楚楚写着 “预计 2025 年中通车”。路过的几个大叔凑在一块儿唠嗑,王大叔说 “我儿子在汕头上班,现在每天开车得四十多分钟,这路通了估计二十分钟就到,省多少事儿”,李大叔接话 “不光是上班,以后带孙子去汕头动物园,再也不用怕堵车迟到了”。
还有文光街道的老小区,我上周去看亲戚,瞧见几栋老楼外面搭着钢架,施工师傅正往上面装电梯零件,楼下的张阿姨跟邻居说 “我这老胳膊老腿,以前爬六楼得歇两回,以后有电梯了,抱孙子上下楼再也不用喘了,听说小区还要刷外墙、搞健身区,以后跟新小区一样舒坦”。
其实潮阳这 2025 规划,不是独一份的事儿,现在全国不少像潮阳这样的区县,都在走 “既要守文化根脉,又要追现代化步子” 的路。不再是光盖高楼就叫发展,而是要让老百姓出门方便、孩子有学上、老人看病不折腾,让农村有产业、环境美,让城里有活力、有温度。
这才是真真切切的高质量发展 —— 不是为了好看的数字,是为了潮阳人不管住城里还是乡下,都能自豪地说 “家乡越来越好了”,是为了在外的潮阳人回来时,能一眼看见熟悉的文光塔,又能惊喜地发现家乡多了方便的高铁、漂亮的碧道。
潮阳人不管是在本地打拼,还是在外闯荡,心里都装着老家的牵挂。你家附近有没有规划里的项目?比如你住的小区要改造电梯,或者你期待海门的临港产业能带来好工作,又或者想带着孩子去三江碧道放风筝?来评论区聊聊,一起说说对 2025 年潮阳的期待,看看等规划落地那天,是不是比现在想的还要好!
散户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